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日韩免费视频,av青青草原,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九九综合在线,国内一级片在线观看,东伊人一本东热

您的位置:  首頁 > 民族工藝 > 概況  > 詳細頁面

彝繡繡出億元產業

來源:民族畫報 作者:曾穎 高瑩 發布時間:2018年05月29日 瀏覽量:

生活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繡娘”們用靈動的雙手,飛舞一針一線,編織和憧憬著美好未來

  彝繡,承載著彝族的歷史文化,彰顯著彝家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感悟。彝繡經過世代相傳,形成獨特的圖案紋樣、色彩搭配、制作工藝,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彝族服飾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彝族文化及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繡娘”們在田間地頭展示技藝

  彝家女子喜愛刺繡,她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繡娘”。她們用靈動的雙手,飛舞一針一線,編織著美好,憧憬著未來,飛針走線蘊涵著彝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彝族刺繡是彝家婦女與生俱來的生活技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珺說道,讓本屬于彝家婦女的彝族刺繡改善彝家生活、改變彝山面貌是她始終堅持的愿望。

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珺給職工講解彝族服飾文化

  “楚雄是彝族自治州,彝繡是我們的傳統手工藝之一,不僅歷史悠久,市場前景也很廣闊。因此,我們一直將發展彝繡產業作為幫助貧困婦女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先是成立楚雄州婦女彝繡協會,接著各縣市婦聯,甚至部分鄉鎮、村也相繼成立了彝繡協會,有了協會就有了家,這個家就成為女能手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宣傳交流的平臺,楚雄彝繡走上了‘婦聯+協會+繡女’聯動發展的路子。”楚雄州婦聯主席阿明仙分享著她們發展彝繡產業的經驗做法。如今,楚雄全州共有彝繡協會(合作社)近60個,從事刺繡的企業330家,5萬多名繡女依靠一根小小的繡花針繡出億元的產值。

彝族刺繡箱包專利產品

  “不要小看我們彝族的刺繡,每件工藝品都是繡娘一針一線交織出的夢。”在楚雄州彝人古鎮,彝繡天地公司創始人、中國民族刺繡藝術大師李長征雙手輕撫著一件有80多年歷史的彝繡服飾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道。李長征的公司至今培養出了120多名繡女,這些繡女又在各地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彝繡傳承人。

墻上的刺繡物品均是李長征從各地收集來的,最久的飾物距今有200多年歷史(民族畫報曾穎 攝影)

  走進楚雄索玉文化美學創意有限公司,女老板盧潔瑩身穿一身自己設計的彝繡服飾,正俯身指導著員工。盧潔瑩說:“別看我愛穿彝族服裝,其實我是漢族啦。父母是廣東人,但是我在這里長大,從小就熱愛彝族文化。”盧潔瑩還經常下鄉采風,向當地彝族繡女學習傳統彝繡知識,再把傳統圖案與現代元素相融合,盧潔瑩說:“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彝繡成品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更能帶來高收入。”

在楚雄索玉文化美學創意有限公司,設計師盧潔瑩(右一)指導繡女完善作品(民族畫報曾穎 攝影)

  在楚雄技師學院展廳里,來自楚雄彝族自治州10縣(市)、涵蓋了13個彝族支系、時間跨度長達100多年的147套彝族服飾罕見的同時登場。衣領、衣襟、袖臂、下擺、褲腳、鞋子、頭帕、圍腰……栩栩如生的彝族傳統圖案姹紫嫣紅、爭奇斗艷,充分體現了彝繡熱烈奔放的色彩,千年傳承而來的珍貴傳統民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在彝繡天地工作室里,彝族婦女們正在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彝繡天地工作室供圖)

  當民族風走入時尚界,當彝繡制品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走向全國,一名繡女一年收入10余萬元也就成了可能。如今,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加入了繡娘的隊伍,讓傳統文化散發出了炫目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