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滿族自治縣位于遼寧省東部山區,全縣總人口31.9萬人,有滿、漢、蒙古、回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比重達到55.7%,其中滿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3.1%。
近年來,桓仁滿族自治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依托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桓仁特色的發展路子,形成了科學發展的桓仁模式。
落實政策、科學規劃是桓仁模式的首要前提
自治縣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以及《遼寧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先后制定實施了《桓仁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以及《封山育林條例》、《縣城市容管理條例》等7部單行條例,為促進各族人民共同管理地方事務,強化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幾年來,桓仁縣積極爭取并落實了國家少數民族扶持資金、民族企業稅收減免及金融扶持、探礦權和采礦權“兩權價款”返還、調水工程生態補償等民族地區扶持政策,同時,國家、省及市的各類發展項目也不斷落戶桓仁,為自治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桓仁建設了桓永、丹通兩條高速公路和通灌、田桓兩條鐵路,完成了鳳向線、木通線、鶴大線、北江大橋、南江大橋、八道灣隧道、蘭盤嶺隧道、車道溝隧道、葡萄架嶺隧道等重點工程。桓仁自此徹底突破了長期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由偏遠閉塞的山區小城一躍成為遼東交通樞紐。
在爭取支持的同時,桓仁搶抓政策機遇,制定優惠政策,全面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已引進了臺灣龍盟、江蘇雨潤、美國福克納等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全縣已引進企業120多個,對桓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億元,桓仁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旗)中經濟總量位列第六。
思路決定出路,規劃決定未來。進入新世紀,桓仁縣依據資源傳統和區位優勢進行功能定位,提出奮斗目標,制定發展規劃,謀劃科學發展。從“三年脫貧規劃”,到“四大發展戰略”、“四項基本縣策”,到打造 “世界冰酒之都”、“中國休閑度假城”、“中國生態經濟強縣”三項核心工作,“咬定目標不放松、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思路不變,不斷創新,一以貫之。
在明確定位、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堅持規劃先行,做到了起點標準到位、目標明確到位、完成時限到位、規劃堅持到位“四個到位”。先后編制實施了《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工業集群化、農業產業化和城市現代化“三化”規劃》、《縣城總體規劃》等60多個重點規劃。
科學的發展定位、明晰的發展思路、完善的規劃體系,成為桓仁不走彎路、科學發展、釋放潛力的重要保障。
依托資源、以人為本是桓仁模式的根本要求
青山綠水是桓仁最好的資源,生態優勢是桓仁最大的優勢。科學發展就是要依托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在充分認識縣情和市場的基礎上,桓仁制定了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葡萄酒、包裝印刷兩大產業集群,以及特色農業、綠色能源、特色旅游等生態產業,并形成了一定規模。桓仁以保護遼寧省水源地和建設國家級生態縣為契機,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全面關停“五小企業”,堅決取締園參、柞蠶和絨山羊等產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全省最高的78.4%,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達到二類水質標準,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達到5000個以上,桓仁已成為遼寧“綠色明珠”。建設了大川溫泉、滑雪場、遼東臺灣養生園等一大批生態旅游項目,特色旅游業得到空前發展,桓仁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個“中國旅游強縣”。
目前,桓仁已經形成了“世界冰酒之都”、“中國休閑度假城”和“中國生態經濟強縣”的功能印象,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經濟增長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桓仁縣委縣政府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把提升全民創業能力和百姓幸福指數作為推進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各族群眾共享。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建設人才隊伍,開發人力資源,注重改善民生,打造良好環境。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3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到57.4%,桓仁城市建設與管理達到全省縣級先進水平,成為路寬、燈亮、建筑有特色的遼寧最美縣城,榮獲遼寧省最佳人居環境獎。
科學發展永無止境,民族振興任重道遠。未來一個時期,桓仁將抓住機遇、奮發努力,實現超越、實現夢想,全力打造“世界冰酒之都”、“中國休閑度假城”和“中國生態經濟強縣”,努力鑄就科學發展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