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日韩免费视频,av青青草原,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九九综合在线,国内一级片在线观看,东伊人一本东热

您的位置:  首頁 > 中華民族 > 獨龍族  > 詳細頁面

獨龍族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羅向魚 發布時間:2017年05月24日 瀏覽量:

  獨龍族是云南16個特有少數民族之一,舊稱“俅人”。獨龍族主要聚居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端的怒江和獨龍江之間的怒江大峽谷兩岸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以及相鄰的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和西藏自治區察隅縣等地。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部與緬甸聯邦相鄰,國境線長172.08公里。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面積1994平方公里。清代以前,獨龍人居住的這片地區叫“俅夷地”,獨龍江也因之被稱為“俅江”。據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民族工作的調查,直至20世紀50年代,怒江流域各民族的社會形態基本上還處于刀耕火種的原始父系氏族社會解體期,獨龍族沒有文字,但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他們的語言與景頗族、怒族較為接近,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語支。歷史上主用木刻和結繩記事來傳遞信息,無論官方民間、械斗賠償都以刻木結繩記事作為信息記載和傳遞的憑證。其習俗和原始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都與怒族以及境外的緬甸俅族同源。

  獨龍江鄉隸屬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地處緬甸北部和中國云南、西藏交界結合部,位于貢山縣西部,距貢山縣城31公里。西與緬甸聯邦相連,北鄰西藏自治區察隅縣。由于該地區每年有長達 6 個月的冰雪封山期,歷史上極少與外界交往。直到解放前夕,獨龍族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還保留著濃厚的原始社會公社制的殘余?;谶@種特殊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環境的影響,獨龍族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仍然保存和延續著一種古老神秘的“剽牛祭天”儀式和在古代稱為 “黥面”“繡面”的“獨龍紋面女”的傳統文化遺俗。

  全鄉總面積1997.3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1.7平方公里,是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獨龍江縱貫全境,全鄉分布在獨龍江兩岸。以農為主,產玉米、蕎麥、豆類等。

  截至2013年末,全鄉總人口4143人,其中少數民族4134人,農業人口3824人;2013年全鄉農村經濟收入110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元。獨龍江鄉主要景點有獨龍江、獨龍江峽谷等。

  獨龍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嶺之中,條件惡劣,交通閉塞,所以社會發展較為遲緩,生產力水平低下,新中國成立前后仍保留著濃厚的原始公社制殘余。經濟以刀耕火種的粗放農業為主,采集和狩獵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獨龍語中“門租”是對各種民間曲調的統稱,而“門租哇”則是對歌手的稱謂。獨龍人常用舞蹈和歌唱來表達喜怒哀樂和生產、收獲、狩獵、建房、婚慶等事件,民歌曲調質樸淳厚,節奏自由多變,風格獨特,許多神話和故事都藉由“門租”而世代流傳。婦女還曾有文面之俗。住房多為木房或竹房。唯一的節日是過年。過去無固定時間,多在農歷臘月舉行,節期長短也不一樣。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中國民族網、云南省怒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數字鄉村新農村建設信息網

    2.石劍峰,石裕祖:《獨龍族“剽牛祭天”儀式辨析》   

    3.圖案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團結》紀念郵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