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的騎馬出診到現在的高原流動醫療車,傳統藏醫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藏族群眾認可,也惠及了更多民眾。”藏醫才亨嘉說。
49歲的才亨嘉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院長,從醫近30年來,他幾乎跑遍了青海藏族聚居地區。
高原上傳承了2000多年的藏醫藥,博采中醫學、古印度醫學和古阿拉伯醫學之長,逐步積累、完善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具有完整理論和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傳統醫學體系,被世人譽為“雪域奇葩”。
才亨嘉說,藏醫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食物、行為起居、藥物等內部療法和放血、火灸、沐浴等外治療法,主張注重人體與外部自然環境的協調來預防和治理疾病。
才亨嘉說,在青海牧區,牧民們如今還保留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從夏窩子到冬窩子,轉場的路上充滿艱辛,牧民缺醫少藥也成為常有的事,藏醫們也是盡量將最好的服務提供給患者。
位于青海省湟中縣的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其下屬的藏醫院有400多年的歷史,塔爾寺藏醫院也在當地群眾中有著很好的口碑。
在塔爾寺藏醫院眾多患者中,一位皮膚白皙、鼻梁高挺的年輕人加克斯力克特別引人注目,這位來自新疆伊犁的哈薩克族患者已是第三次來塔爾寺藏醫院就診。
加克斯力克不停地向筆者講述著藏醫的“神奇”——過去他患有嚴重的胃潰瘍,一直靠吃西藥緩解癥狀,但經常復發。
加克斯力克說,經朋友介紹,他帶著將信將疑的心情來到藏醫院問診,德高望重的扎西活佛得知他遠道而來,親自為他診療,吃了一個月的藏藥后,胃病有了明顯好轉。
在青海省藏醫院,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藥浴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患者。據了解,目前在藥浴科的患者有40%來自省外,還有10%是國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