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游牧文化。柯爾克孜族先民堅昆人、黠戛斯人曾在今俄羅斯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流域以從事游牧業為生,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柯爾克孜人西遷至我國新疆天山南北以及中亞地區,縱觀歷史,柯爾克孜族世代以從事畜牧業為生,是我國歷史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游牧民族。
蓄養馬、駱駝的柯爾克孜牧民(劉軍攝)
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伊犁地區的特克斯縣以及東北黑龍江省的富裕縣等地,其中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居住在新疆地區,聚居于新疆天山南北地區的柯爾克孜族人民世代從事畜牧業。在新疆解放之前,柯爾克孜族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氏族部落組織形式,部落氏族的首領和貴族霸占著廣闊的草原和牧場,在他們統治之下的貧苦勞動大眾生活饑寒交迫。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關懷下,柯爾克孜族地區成立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并逐步建立起鋼鐵、煤炭、采礦、發電、石油、伐木、化肥、農機、食品加工等工礦企業,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工人階級隊伍。烏恰縣康蘇已成為帕米爾高原第一個工業城鎮。畜牧業生產,在改進飼養管理、改良品種、消滅疫病和獸害,以及培養技術隊伍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柯爾克孜草原出現了興旺景象。農業生產,在中國共產黨“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方針指導下,也有很大發展,改變了糧食、飼料都要靠外地供應的狀況。交通、郵電、商業、金融、文教、衛生等事業發展較快,出現了阿圖什、阿合奇、烏恰、阿克陶等許多新興城鎮;農牧民子女都進了中小學,不少人進入大學深造,已培養出一批柯爾克孜族的科技人員。
新疆克州的柯爾克孜族(王鐵志)
隨著時代的發展,柯爾克孜族民眾所從事的行業也逐步多元化。他們走出深山,接受先進的科學知識教育,充分發揮聰明智慧,靠自己辛勤的雙手使家庭和地區經濟逐步富裕起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也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行業的興盛與發展,柯爾克孜族人民抓住歷史機遇,將自己世代居住的優美草場與山區建設成了國內外知名的旅游風景區,如新疆昭蘇縣夏特柯爾克孜自治鄉的夏塔景區和克孜勒蘇自治州的多處旅游景區等,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形成了畜牧養殖、旅游服務一條龍的服務產業。柯爾克孜人充分利用優質的旅游資源,家庭和地區經濟逐步富裕起來。此外,柯爾克孜族婦女也充分發揮所擅長的刺繡技藝,繡制各類精致的民族手工藝產品銷往國內外各地,在獲得額外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向世人展示并傳播了柯爾克孜族優秀的民族文化。
旅游資源豐富的柯爾克孜草原(劉軍攝)
參考資料:《柯爾克孜族》.杜榮坤、安瓦爾等,民族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