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麗江市境內,其余分布在云南省的寧蒗、維西、德欽、永勝、鶴慶、劍川、蘭坪等縣和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以及西藏自治區的茫康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納西族人口數為326295。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納西語,分西部和東部兩個方言區。納西族有表意的象形文字,稱東巴文。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幫助納西族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納西拼音文字。納西族的先民為羌人的一支,古代生活在西北河湟地區(青海省黃河和湟水谷地一帶),后逐漸南遷。大約2000 年前就已生活在云南四川交界處的金沙江流域。漢代越嶲郡的“牦牛種”,蜀漢漢嘉郡的“牦牛夷”,晉代定笮縣的“摩沙夷”皆為納西族先民。唐宋時期稱為“摩沙蠻”,元、明、清一般稱之為“么些”。近代以來,納西族稱之為“么些”、“摩西”、“摩梭”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多數人意愿,經國務院批準,統一定名為“納西族”。納西族居住的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很早就融和了漢、藏、白等民族文化,建立了發達先進的社會經濟,是云南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
納西族體育文化蘊含著納西族人民長期積淀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其主要形式有內窩撲(射箭)、占占奪(摔跤)、麗江球、賽馬、秋千、東巴跳和東巴武術等傳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