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三月三節,黎語稱為“孚念孚”,是海南黎族人民祭祀祖先、慶賀新生、贊美生活、歌頌愛情的傳統節日,尤其盛行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東方市美孚方言支系黎族村落。相傳東方市西方村——當地的一個美孚黎族聚居村落是這個節日的起源地。1956年,著名舞蹈家陳翹到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東方縣(今海南省東方市)西方村采風收集民間舞蹈素材,恰碰到當地美孚黎族同胞在過三月三節,她由此創編推出了黎族舞蹈《三月三》,也因此把黎族的“三月三”推到了世人面前。
1984年,根據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經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節慶日,節慶活動在自治州首府通什市(今五指山市)舉行。節日期間,人們以歌舞形式展現青年男女對歌談戀愛以及娶親的場景,還舉辦雙人頂棍、雙人木屐等頗具民族特色的趣味體育競賽。1987年海南撤州后,民族地區仍舊保留著這個節日。1988年,海南建省,三月三節的慶?;顒有问揭惨虼税l生了變化。每年選一個縣(市)作為主辦方,其他縣、市派代表參加節慶活動。20世紀90年代開始,海南省及各縣市在慶祝三月三節的同時,注意結合各自的經濟特點舉辦相應的文化活動。1992年,海南省舉辦首屆國際椰子節,巧妙地把三月三慶典與椰子節融合在一起。1994年,樂東黎族自治縣將承辦的三月三節慶活動與香蕉節結合起來。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黎族三月三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三月三節,從節日的起源來看,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在經歷洪災后的繁衍生息和社會重建,表達了黎族人對先祖的崇敬。2014年,五指山市在舉辦的三月三活動中,首次舉辦大型黎祖祭祀活動,將祭拜祖先、認祖歸宗的這一節日內涵升級,以最真實、最質樸的方式表達黎族民眾對祖先的感恩和孝忠之情。
事實上,黎族三月三節慶活動一直隨著社會變遷、時代發展而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三月三節慶活動為黎、苗、漢等各族同胞創造了互動的機會,向外界展示了各民族團結和諧的精神風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黎族三月三節也承載著介紹黎族特產、促進商貿交流的功能,起到了帶動黎族經濟發展的作用。進入21世紀,隨著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熱潮,黎族三月三節作為旅游文化品牌,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節日期間,黎族傳統文娛活動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民歌對唱、民間舞蹈、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活動精彩紛呈,具有黎族傳統的制作工藝,如紡織工藝、制陶工藝等都成為節日展演的獨特內容。
如今的三月三節已然演變成為集商貿、旅游及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節日,成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盛會。煙花三月,請你到海南來,加入黎族三月三節日的狂歡。
文京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講師)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