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日韩免费视频,av青青草原,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九九综合在线,国内一级片在线观看,东伊人一本东热

您的位置:  首頁 > 民族地區 > 發展成就  > 詳細頁面

化屋脫貧大變樣 村民生活節節高

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王珍 徐羽歌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22日 瀏覽量:

  寬闊的公路上,一輛輛旅游大巴車來回穿梭,絡繹不絕的游客來到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觀風景,賞苗繡,體驗民俗,采摘露營……每一個景點,都有游客爭相“打卡”。

  過去,化屋村叫做“化屋基”,意為“懸崖下的村寨”。這里山勢雄奇,水域寬廣,風景如畫,被譽為“烏江源百里畫廊”。然而,坐落于如此美景之中的化屋村,卻曾因群山阻隔、險流環繞而陷入貧困。在2004年以前,化屋村還是個“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深度貧困村,村民還過著“做飯燒柴火、照明煤油燈”的貧窮生活。2014年,化屋村貧困發生率高達63.6%。

  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化屋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抓黨建促脫貧,團結帶領全村群眾,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建設為主導、綠色發展為引擎,易地扶貧搬遷、鄉村旅游發展并舉的脫貧致富之路。“黨的領導為化屋村的巨變指引了方向。”化屋村黨支部書記張玉芝說。

  聚焦“建強支部促發展”這一主線,化屋村按照“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優秀的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優秀黨員干部培養成黨組織書記”的方式建立村級選人用人機制,選優配強村級干部隊伍。分片設置黨小組,將31名黨員劃分責任區,提升黨組織帶領群眾發展能力。同時,實行“十戶聯防”網格化管理機制,探索推行“文明積分”“兩帶三治”等做法,充分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聘任專業講習員,采取“群眾點單、支部配菜”方式開展講習活動近300次,有效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齊抓共管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黨員帶頭上、群眾跟著干,化屋村脫貧就有了盼頭。

  要致富,先修路。化屋村黨支部采取“一事一議”、組織群眾參與等方式,推進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通組路、連戶路11.33公里,安裝自來水管道11.54公里,實現公路組組通、電力戶戶享、自來水戶戶通。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化屋村始終將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作為重要抓手,認真落實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和考評、運行、防控三項機制,進一步扣緊責任鏈條,在確保規范運行的基礎上,真正達到合作社實體規模化、產銷一體化、收益多元化。截至目前,合作社入股資金突破200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突破百萬元。

  張玉芝介紹,化屋村黨支部突出產業選擇、技能培訓、合作社帶動,大力發展規模化產業和到戶產業,全面盤活了花卉育苗大棚、烏雞養殖場、苗族刺繡扶貧車間、餐飲露營基地等項目,種植特色經果1400畝。

  化屋村所在的新仁苗族鄉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的苗繡,是傳承者用針線勾勒出的流光溢彩的傳統文化。化屋村的苗族刺繡扶貧車間里,手工苗繡服裝、特色小飾品的訂單應接不暇。村民們用“一針一線”,繡出了美好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也是化屋村脫貧致富的關鍵一招。為改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局面,化屋村將安置點建設與動員搬遷雙管齊下,努力實現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與此同時,化屋村黨支部聚焦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積極開展控輟保學、改善醫療條件、實施危房改造和舊房整治等工作,真正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干群齊心,推動化屋村迎來跨越式發展:修通了路、興建了房、布局了新產業……2017年,化屋村脫貧摘帽,2019年所有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曾經阻隔村民發展的綠水青山,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曾經的深度貧困村,蝶變成遠近聞名的致富小康村。

  為鞏固脫貧成果,當地政府依托化屋村周邊烏江如畫美景,打造出“烏江源百里畫廊”3A級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化屋村“苗族歌舞之鄉”的文化名片,也因日漸火熱的鄉村旅游為更多人熟知。

  苗族村民王光元2017年搬進新居后,就再也沒外出務工,在家飼養了2000多只烏雞。“游客大多會購買本地特產帶走,烏雞賣得很好。”王光元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以前,村子偏遠貧窮,村里人出不去,村外人更不愿來。這些年政府精準扶貧,不僅修通路,還進行人居環境改造,村子格外靚麗。”村民何蘭與丈夫在公路旁開了家農家樂,集餐飲和民宿于一體,2020年收入20多萬元。“我還編排了我們苗家的傳統舞蹈,組織村里的婦女參加演出,給旅游團演一場,就能收入4000多元。”何蘭說。

  旅游業興,帶動了百業旺。張玉芝介紹,化屋村有民宿、農家樂29家,烙鍋、燒烤等攤位25家,游船40多艘,2020年旅游綜合收入近1700萬元。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化屋村看望鄉親們,叮囑村民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前不久,化屋村黨支部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如今,化屋村的青山綠水間,時刻激蕩著“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時代強音。“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守好我們的綠水青山,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張玉芝說。

作者:王珍 徐羽歌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