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窮兵黷武,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大業三年,派兵遠征林邑,士卒死亡十之四五。其后又親征吐谷渾,途中遇上大風雪,死者過半。而對高麗的戰爭,其用兵規模之大是空前的。煬帝即位后,憑借著國家的富強,威脅高麗王高元來朝,高元不理,煬帝即以此為借口,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為了準備進攻高麗,下令在山東“增置軍府,掃地為兵”,同時征發各地兵丁不分遠近集中涿郡。又征發江淮以南水手1萬人、弩手3萬人,嶺南排镩手3萬人,充當水軍。河南、淮南、江南人民制造戎車5萬乘,挽送河北高陽(定縣),供載運衣甲帳幕之用。東萊??谠齑?00艘,工匠晝夜趕工立于水中,“自腰以下,無不生蛆,死者十三四”。而轉運糧食器械的民夫“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于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做了充分準備后,下詔大舉進攻高麗。陸路分24軍,總兵力達1133800人,另有水軍一支從東萊??诔霭l,以接應陸軍。但來護兒率領的水軍冒險輕進,在平壤城下被高麗軍戰敗,4萬精銳只剩數千人撤回海上。字文述、于仲文統率九軍30.5萬人進至離平壤城30里地,因糧盡引還,受到高麗軍的四面抄擊,退回遼東后僅剩2700人。此后,隋煬帝在大業九年、十年繼續發動了兩次對高麗的戰爭,終因國內農民起義而罷兵。為了發動對高麗的戰爭,隋煬帝共征發兵卒,役夫達三四百萬人之多。被征調服勞役、兵役的,主要是農村的丁壯,由于死亡眾多,造成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耕稼失時,田疇多荒”,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為了躲避徭役,農民不惜自殘肢體,稱做“福手福足”。三征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政權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參考資料:白壽彝:《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