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非遺文化,品古田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更是文化延續的強力載體。在古田這座千年古城中,保留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民間日常文化,是民族智慧的偉大結晶,更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基石。本期,小編將為大家介紹入選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富達畬族村藍公節祭祖儀俗。
富達畬族村藍公節祭祖儀俗即“藍公節”,此俗肇于宋寶元元年(1038年),數百年延續不斷,每年舊歷正月初四至十五,在富達村隆重舉行。這是村里一年中最熱鬧、最隆重的日子,村中大街小巷,車水馬龍。村民們抬著藍文卿和藍應潮塑像巡游,一路鑼鼓大作,號角喧天,鞭炮齊鳴,并上演大戲。直到正月十五將塑像抬回藍公府,并于當晚為慶賀上元佳節,合鄉參加酒宴,充填寶庫,歡度元宵夜。
富達畬族村藍公節祭祖儀俗體現了畬族民眾對祖先的崇拜,在社區村落產生了巨大的聚合作用,增進了畬漢團結,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勤勞質樸的富達人也不斷通過傳承和保護特色“藍公節”文化品牌,并借助其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挖掘內生動力增加村民收入來源,帶動本村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鄉村振興道路。通過“藍公節”文化輻射力的發散也使得更多的人知道藍公節,并認識與傳承藍公“耕者富、讀者達”及“孝、廉、善”的正能量文化內涵,使得儀俗的影響不斷發揚光大,波及全國各地及東南亞世界華人社區,具有重大的保護價值。
資料來源:古田縣人民政府網